昨天,老闆打電話給我,問我有沒有可能找某人幫賑災活動設計T恤,當作義賣品。
不瞞大家說,對於這次地震,我是有比平常的災難新聞稍微關心一點點。
因為最近自己生活狀態很圓滿。
時時刻刻要覺得,真的得釋放一些出去,不然很快老天爺就會把我的圓滿狀態收回去了。
基於一種很莫名其妙的心虛,某天晚上在7-11買完晚餐,在櫃臺看到四川地震募款箱,
不經思索地,像是被什麼附身一樣,突然從包包裡拿出一張大鈔塞進去。
回到家沒多久,換魔力回來。我跟他說,我剛剛在7-11捐了錢。
他說,原來那張鈔票是你的!!
魔力有稍微念了我一下,他說你捐的錢最後也不知道是被誰拿去用了。
這應該是捐錢最顧慮的事情吧。
也許有時候真的想把錢親手親眼交給眼前的受難者。
但因為7-11的捐款與其說是為了別人,不如說是為了釋放自己的罪惡感,
所以,被誰拿去用了,感覺好像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反正我相信這世界,要是取之無道,應該都會受到報應的吧。
想到這次台灣聽說捐了四十億(!?)還有之前羅佐倫之類的募款奇蹟,
都深深覺得台灣是個可愛的國家。
話說回來,因為對這次地震稍微有關注的關係,
所以老闆講的狀況,我自己稍微消化之後,就寫了一封信很長的信,
還查了不少資料,跟對方描述這次活動的主旨與企畫內容(其實也都還未定)。
MAIL內文我大約寫了50行(有斷句的半行)。
信寄出去好像心裡放下了一顆大石頭。
因為我自己也很猶豫要不要提,我不喜歡提自己沒把握的事情。
或者是說自己不相信的事情。
講到這裡,容我再岔一下。
像我們台日兩邊的協調工作,常常遇到台灣方面會提出一些,
讓人家ㄣ...很久的要求或問題。
其實就我自己的做事習慣,我不喜歡講沒把握的話。
所謂的沒把握是指,你覺得對方會覺得沒道理或拒絕的話。
但是我覺得就像媽媽在買菜貪小便宜或者是討價還價。
我們總是習慣了「講」又不會少一塊肉,不答應就算,答應算我們賺到。
沒錯,有些我自己覺得有點微妙的事情,
我也會有「答應算我們賺到」的心態而旁敲側擊,鋪梗鋪很久地講出來的時候。
但是對於那種你百分之九時九覺得一定會被打槍兼對方還要覺得你很沒常識的,
我通常都是難以啟齒,要自己猶豫很多天,推演各種不同的講法,
到最後不得不講的期限就豁出去了,想說算了!!反正公司又不是我的,丟也不是丟我的臉。
這也許就跟翻譯一樣,其實話也不是你講的,大家也都知道你是翻譯,
但是很多令人害羞的話(譬如說自我吹捧或者誇大不實的數據),不管怎樣就還是講不出口。
當翻譯,一怕講話毫無邏輯(包括很笨的),二怕自吹自擂的。
我一想到若是當FREELANCER這樣的人可能會變成業主,那就再怎樣都要努力保住現在的飯碗(笑)。
回到重點,信寄出去之後我就鬆了一口氣了。
盡人世聽天命。衡量兩邊的立場,我覺得做這件事情對雙方都好。
但是有時候你想的不見得跟人家想的一樣。
特別是在根本還沒有摸透對方的價值觀之前。
可能是因為工作接觸到不少有著很清楚原則的藝人或公司,
所以我對於所謂的"原則"這種事情很能體諒。
幾乎不需要任何理由來解釋說明的。
譬如說有家大公司的老闆,他就是討厭紫色,不喜歡看到紫色。
有人就是沒辦法看到魚,不管是活的死的真的假的還是畫上的。
有公司的原則就是所有肖像不能上網站。
第一次合作的人可能都還會想要解釋說,嗯,就算官方不上,
網路上也到處都是,所以不如自己上。
但我很清楚會有這樣的原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對方公司裡也不會沒有懂電腦或者網路的人,但有時候原則就是原則。
它雖然會有一些簡單的理由支撐,但最大的理由是,它是原則。
不管是Policy還是rule還是什麼碗糕。不行就是不行,不想就是不想。
也許這是我跟日本人做事做久了,被台灣人討厭的地方。
我不喜歡去說服人家改變原則,譬如說用什麼入境隨俗的說法。
但,基本上我覺得只要清楚誰作主,這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很簡單。
我比較喜歡像是遊戲規則一樣的東西。(典型O型人想法)
今天你有求於我,你聽我的話。我有求於你,我聽你的話。
看哪邊是相對弱勢。
當然我絕不反對保留一點空間來做討論。
但,如果有討論的空間的問題,通常都很快地就可以找到最好的答案。
反而是無關是非對錯的,譬如說,有人的原則是不做公開的慈善公益活動,
(是與實際有沒有愛心無關的,只是不喜歡慈善公益變成一種曝光的)
那你要去跟他說做慈善公益有多好嗎?
其實立足點是完全不一樣的,當然就不會有相同的答案出來。
我覺得我講著講的離題了,而這些也不是最近的話題,而是近幾年的感想。
本來要講的話題,下次說吧。
最後一段要補充的是,我超愛那種有著一本手冊,告訴你他愛他不愛什麼,
他做什麼他不做什麼的那種執行業務的方式。
就是當他指定要喝山多利烏龍茶的時候,不要來問我他可不可以喝開喜烏龍茶了啦!!(笑)
以後我大概就這麼討人厭。
- Jun 01 Sun 2008 00:49
所謂原則這東西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